遭车子碾压,4岁男孩心跳骤停3次被救活

遭遇车祸,命悬一线肺部破了,气管断了抢救过程中,3次心跳停止ICU里,靠ECMO支持生命体征逢此大难一般人都熬不过来但临海一位4岁男孩硬是挺了过来日前这位台州最小年龄ECMO患者出院了这个奇迹是怎么创造的呢?妈妈抱着洋洋和救治他的医护人员合影抢救过程中,孩子心跳骤停3次郭女士是福建沙县人,一家人在临海大田街道开了家沙县小吃。去年,她把儿子洋洋也接到临海生活。6月12日下午2点左右,洋洋在离店门不远的拐角处玩耍,一辆车子开过来,没有减速,直接从洋洋身上碾过去。医院抢救了几个小时后,洋洋医院。朱延安,医院急诊科副主任,他清楚地记得洋洋送过来抢救时的情景。“孩子是当天下午5点左右送过来的,说真的,从事急诊工作多年,我还没见过车祸伤得这么严重的孩子。”朱延安说,抢救真的是“争分夺秒”。医院马上调动整个医疗资源,集结急诊科、骨科、儿科、心胸外科、麻醉科、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团队,并把所有器械搬过来,就地抢救。洋洋除了头面部都有伤、锁骨骨折外,主要致命的伤在肺部。“紧急床旁支气管镜发现孩子的一个肺直接破了,还有支气管整个断裂了,到医院时,表现为严重的缺氧。”通过内镜,可以看到左侧气管断裂的口子“抢救过程中,孩子心跳就骤停了3次!”朱延安说,虽然孩子情况非常凶险,但大家没有放弃,依然全身心投入抢救中。“一定要救活这个孩子!”医护人员都明白,如果孩子没了,就等于一个家毁了!只要有一丝希望都要拼命抓住。医护人员在跟死神抢时间外,还要面临操作的难度。“孩子太小了,像胸腔引流管这些都不好插,稍有不慎,就可能给他带来二次伤害。”朱延安说,医护人员小心谨慎,非常迅速且安全地完成操作,为孩子的抢救赢得先机。由于洋洋的受创严重,可能没等到上手术就挺不过去。为了争取一线生机,救治团队为洋洋接上了体外肺膜氧合(ECMO),用人工系统暂时代替心肺功能。一为为手术赢得机会,二来也为后续康复争取了宝贵时间。心胸外科医生为洋洋做了一个右肺中叶切除和支气管修复术。心胸外科副主任医生马德华说,洋洋心跳骤停了三次,ECMO可以起到保护他大脑循环的作用。“让患者在抢救成功后,神志还能恢复,把脑组织缺氧、缺血引起的损伤减小到最小程度。”孩子出院了,医护人员打了大胜仗为洋洋接上ECMO的是重症医学科团队。“现在ECMO技术运用多起来了,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三个上ECMO的小患者,但他是年龄最小的孩子。”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张胜说,患者年纪越小,难度越大。除了上机难度,还有之后的管理,都是一道道难关。“幸好我们有备而来,之前特地有针对性地学习过,就是为了应对小患者的抢救。”张胜说。虽然做了应对的万全之策,但洋洋的病情实在是太危重了。“洋洋送过来时,全身插满管子,好像我们呼吸重一点,都要把他吹没了。”为了更好的照顾洋洋,医院特地给洋洋配了一个“私人”护士,专门照顾他。而为了更好地救治洋洋的,全院几次大会诊开展研究讨论。还有护理团队,组织进行疑难病例讨论,形成整整30条护理意见。医护人员的付出,有了回报!三天后,洋洋醒了;6天后,ECMO脱机;11天后,撤下了呼吸机。但这不意味着胜利。“孩子病情反复,时好时坏。”张胜回想那段时间,都觉得像“走钢丝一样”。“每天的心都悬着,我们也只能一关一关地过。”“洋洋今天尿多了,有问题!”“洋洋今天呼吸有点快,大家要留意了!”“洋洋今天叫妈妈了!”每天,洋洋的病情都会牵动重症监护室和儿科医护人员的心。当看到洋洋往好的方向发展,大家都很开心,一旦得知洋洋状况不好,大家又紧张起来。甚至,有几次,洋洋情况不稳定,哪怕是半夜,只要接到电话,医院赶。在重症监护室呆了足足半个月后,6月28日,病情大为好转的洋洋终于转到普通病房了。7月12日,洋洋出院了!“所有人都很开心!像打了一场大胜仗一样!”张胜如此形容。是医护人员,让孩子重新绽放笑容“医德高尚暖人心,医术精湛扬美名。”6月14日,洋洋一家人捧着鲜花和锦旗来到医院,向所有参与救护洋洋的医护人员表示感谢。郭女士说,这一个月,自己像是从地狱到天堂。“救命之恩无法言表,我们只能略表心意。”郭女士告诉记者,洋洋经历了九死一生,能救回来且迅速康复,多亏了医护人员的精湛医术和责任心。“医护人员不仅仅是救了洋洋的命,还给与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。”“出车祸后,孩子心灵也受到极大的创伤,精神低落,医院贴心地给他请来心理医生调节开导,医护人员耐心地陪他聊天玩耍。”对此,郭女士十分感激。现在洋洋回家了,但后续还要进行康复。“这么难的关,我们都挺过来了,以后再大的困难,我们都不怕!”郭女士说,孩子脸上重新洋溢的笑容,比什么都珍贵!本文来源:半岛晨报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180woai.com/qfhqj/7666.html


冀ICP备2021022604号-10

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