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南物语明代宣慈矿工起义与太平国以及宣平

白癜风哪里治疗好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bdflx/191014/7534559.html

□沈志权

近日,钱江晚报·小时新闻“江南物语”专栏连发了几篇与宣平相关的小文,有读者朋友询问:宣平在哪里,何时设县,怎么在今天的行政区域地图上找不到?要回答这些问题,三言两语一时说不清,因为这与余年前中国历史上首次工人无产者起义——宣慈矿工起义及其建立的太平国有关。欲知详情,且待我揭开历史的面纱,慢慢叙来。

“途过曳岭,回计入樊岭来,村落鸡犬,平旷衍夷,童叟牧樵,古朴敦质,宣虽割丽水之一隅哉,大有桃源风味。丸泥封俩岭,恬梦而逰嬉,鼓腹行歌,帝力何有?为其中之村民,可扶杖听水,问壑寻丘;为其中之高隐,可披缁卧石,昕夕钟渔,以忘世外事;为其中之阇黎,可黄冠采药,熊经鸟伸,以从事于白雪黄芽;为其中之羽士,可或寻友山外,觅侣云中,载酒听黄鹂;狂歌豪吟,蘧庐天地,为其中之文雄骚客亦可。总之,地虽弹丸,境实仙国。……此真桃源,余笑太康渔人不能于此一逰也。”这是清代分藩使者傅梦籲为顺治《宣平县志》所作序言中的一段话。在他的笔下,宣平境域简直成了“帝力何有”的世外桃源,人间仙国。

俯瞰宣阳大地。

然而,在我国封建社会,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”,哪里还存在什么帝力不及的世外桃源?就在明代中叶,这一处“真桃源”,即当时的丽水县宣慈乡,数万矿工因不堪朝廷课税的负荷,揭竿而起,爆发了持续五年之久的武装起义,旧史称“宣寇之乱”,今称“宣慈矿工起义”。有史学研究者认为,这次矿工起义“在历史上却是开天辟地第一回”。(冯克诚、田晓娜《中国通史全编》)

现综合《明史》《明英宗实录》《明史纪事本末》《鸿猷录》以及《处州府志》《宣平县志》《武义县宣平地区历史文化丛书》等书籍的记载,还原当时的历史如下:

在明代,地处浙南山区的处州(今丽水)是全国主要产银区之一,而丽水县宣慈乡境域的牛头山垄坑、俞高银矿,则是其中的两大主产银场。自明永乐年间以来,两矿每年需上缴朝廷矿税两白银。至宣德年间,两矿产银量逐渐下降,但朝廷课税依旧。正统十三年()秋,矿工因矿产银量不足无以纳税,只得变卖家产以充税额,导致生活无着,于是推举陈鉴湖为首、陶德义为辅,揭竿起义。

陈鉴湖(一作陈鉴胡),丽水县宣慈乡人;陶德义(一作陶得二,“德义”与“得二”宣平话同音),丽水县应和乡人,两人均系垄坑银矿矿工。当年10月,义军往北袭击武义县城,凯旋而归。12月,进攻遂昌失利,陈鉴湖、陶德义率部前往庆元,欲与叶宗留(同为宣慈乡人,一作庆元人)领导的另一支矿工、流民起义军会师,途中在云和连云山与叶希八会合,方知叶宗留已牺牲。

武义县桃溪镇陶村陶氏宗祠。

陈鉴湖、陶德义与叶希八两支义军数万人驻扎连云山月余,短衣缺粮,于是三人商议:“山中出掠不便,不若由米湖尽掠府城,乃结寨驻鲍村,取货于义乌,掠人于松阳。官军虽众,不能越冯公岭而相迫矣。”(明高岱《鸿猷录·平处州寇》)谋划移师鲍村,并以此为据点挥师出击义乌、松阳,补充物资,扩大队伍,扼守括苍古道上的天险——冯公岭,进而占领处州、温州,与福建沙县邓茂七的农民起义军遥相呼应,形成战略割据局面,与明廷抗衡。

宗祠前的陶德义雕像。

在这一战略设想的指导下,数万义军出碧湖平原攻掠处州府城,知府张佑弃城而逃。义军进城缴获大量武器、粮食等物资,然后挥师西北向,一举攻占鲍村、陶村等地,占领了宣慈、应和两乡境域,建立了以鲍村为中心的根据地。正统十四年()年正月,义军在鲍村宣布建立政权,“国号太平,建元泰定。伪署将帅,围处州,分掠武义、松阳、龙泉、永康、义乌、东阳、浦江诸县。”(清张廷玉等《明史·张骥列传》)

陶德义率主力围困处州府城月余,撤兵诱敌至破桥峡,斩分守参议耿定,俘兵备佥事王晟,歼敌余。都指挥佥事沈辚逃回处州城,与知府张佑据城死守不出。

此时,都御史张楷已率兵镇压福建邓茂七起义军,明英宗即命其由闽移师浙江,率各路官兵清剿“处州寇”。陈鉴湖听闻各路官兵进剿处州,心中慌乱,轻信大理寺少卿张骥的招抚允诺,率所部人马投降,后被押至京问斩。

陈鉴湖降明,“惟陶得二不就抚,杀使者,入山为乱如故。时十四年四月也。”(《明史·张骥列传》)陶德义杀招安使者,率余部回鲍村,续建太平宫,四月底太平宫竣工。五月初,陶德义由众将士拥立为太平国王,沿用“太平”国号与“泰定”年号,封祝岳二为辅相,徐浩八、傅隆久、陈允才等为帅将。以“灭明廷狗官,开天下太平”为号令,招募士兵,义军队伍迅速壮大。为了鼓舞士气,陶德义令部将刘四、陈三领兵偷袭驻扎在奇山的明军,击毙都指挥佥事沈辚。

原太平国根据地、宣平县治鲍村(今武义县柳城)全貌。

五月中旬,张楷率部到达处州。“时官兵阵于平地,贼众万人出山索战。官兵分三阵,贼攻中军,楷等令回,驱马军射之,……左右合击……贼溃败,斩首六百余级,生擒百余人。”(清谷应泰《明史纪事本末·平浙闽盗》)

太平军首战失利,张楷派人劝降,叶希八、杨希、陶秉伦等率部投降,“楷等奏报贼前后听招抚复业者九千余户,男女两万余人。”(《明史纪事本末·平浙闽盗》)陶德义假投降,真备战,于六月底率两万余太平军包围处州府城。双方激战十天,毫无进展。某夜,官军偷袭得逞,陶德义指挥将士撤退,途中在破桥峡设伏,全歼明军指挥同知脱纲带领追击的骑兵营,脱纲也被乱刀砍死。陶德义撤回鲍村驻师,于四塞修筑防御工事,积极备战。

八月,发生“土木堡之变”,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掳去,其弟朱祁珏即位,改元景泰。张楷等朝廷官员被急召回京。陶德义趁机结集将士,西出攻克遂昌,斩明军指挥弓礼、县丞张智,纵放狱囚,当地金、银矿工人纷纷加入义军,一时间扩军上万。景泰元年()春,陶德义挥师南下攻掠松阳、龙泉、庆元、青田,兵锋直指永嘉、温州,然后回师鲍村。各地官府急报京师,明廷震惊,张楷被革职,兵部左侍郎孙原贞受命领兵赶赴处州。五月,陶德义率太平军北出攻打武义,斩都指挥佥事催源、浙江按察副使陶成。旋攻永康、缙云等县,重回鲍村。

景泰元年秋,孙原贞统领闽浙赣三省数万将士,水陆并进,到达处州。陶德义陈兵数万于碧湖平原,与孙原贞所率明军对峙。大战开始,孙原贞以炮火密集轰击,太平军损失惨重。陶德义部将徐浩八、王孟绍率3余人降明,陶德义率余部撤至破桥峡立栅坚守。官兵则从太平国北部要塞樊岭进军,攻下太平国根据地鲍村,然后分三路挺进破桥峡,猛攻数次未果。后在叛将王孟绍带领下,官兵插到义军背后偷袭,破桥峡失守。陶德义与祝岳二率残部退至东岩结寨死守,明军围困东岩,猛攻18天,寨破。千余太平军跳崖赴义,只有陶德义、祝岳二俩人杀出重围,遁入东渠山。数万明军穷山搜捕,景泰二年()二月陶德义被俘,被押至京后遇害。

清光绪《宣平县志》县境全图。

景泰三年(),孙原贞接受贡生、鲍村曹门人郑义礼的建议,以宣慈等乡远离丽水县治难以管理为由,“奏析瑞安地增置泰顺,析丽水、青田二县地置云和、宣平、景宁四邑,建官置戍,盗患遂息。”(《明史·孙原贞列传》)朝廷准奏,析丽水宣慈乡、应和乡及懿德乡北部置县,取“宣寇平定”之意,县名“宣平”,县治鲍村。

是年十二月,祝岳二潜回垄坑银矿,聚集矿工拟于除夕夜偷袭宣平县城鲍村。事泄,官府即从处州调兵镇压,祝岳二闻讯逃入深山。景泰四年()年正月,官兵余人入山围捕,祝岳二被俘,部下余人被杀,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宣慈矿工起义终告失败。

宣平县在“(处州)府治西北一百二十里,东西广一百六十里,南北袤一百四十里。”(清光绪《宣平县志》)东与缙云接壤,南与丽水毗邻,西与松阳、遂昌相接,北与武义、金华交界。县城原名“鲍村”,本无城墙,康熙五十五年()春,县令张廷祜征民环县城植柳,“留四门通出入,俟三年后,柳自成围”,遂更名为“柳城”,并沿用至今。柳城城内至今还有一片区名“太平坊”,据传即当年太平国兴建的太平宫所在处。年,国务院撤销宣平县建制,原宣平境域分别并入金华、丽水、武义、遂昌、松阳等县市,在我国行政区域版图上存在了年之久的宣平县从此消失。

千亩荷花竞放。

宣平,在中国历史上因宣慈矿工起义,先建立太平国,然后明王朝才予以置县。如今虽已撤县60余年,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仍保持着宣平特有的语言和习俗,古风犹存。这里,蓝天白云,绿水青山,曳岭、樊岭控扼南北,括苍山、仙霞岭拱卫东西,中有良田万顷,春可览十里桃花,夏可赏千亩荷花,秋可眺层林尽染,冬可观高山雾凇,更有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、延福寺千年古刹、俞源太极星象村点缀其间。当人们厌倦了城市的喧嚣,重返自然,踏足宣平山野,“扶杖听水,问壑寻丘”,“寻友山外,觅侣云中,载酒听黄鹂”,或许还真能领略一番傅梦籲笔下的“桃源风味”。

作者简介:沈志权,教授,发表或出版小说、散文、文论、专著余万字,现居杭州。

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,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、复制、摘编、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,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。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180woai.com/qfhqj/1363.html


冀ICP备2021022604号-10

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