钱江晚报·小时新闻记者盛锐通讯员陈胜男张燕萍沙县小吃,被誉为“中国四大名小吃”之一,对土生土长的福建沙县人谢香香和吴铭亮来说,更多的意味着生计。中午12点多,杭州建和社区晓时代公寓底商显得有点清静,谢香香正在店里休息,吴铭亮在后厨收拾,“10点半到12点是我们的高峰,现在刚刚稍微空闲一点。”因为客人很多就是附近工地的工人,起得早,饭点也比别处要早一些。不大的店面,摆着七张桌子,最靠里的两张桌子,一张放着一些书本和书包,一张养着一只乌龟,可能店里有些热,乌龟时常刚刚探出脑袋没多久,就又缩回了水中。“12点半女儿放学,我先去接她。”因为今天六一,学校能放半天假,趁着休息,谢香香准备骑着电瓶车去接女儿。“我18岁就跟着亲戚来杭州做沙县小吃了。”已经忙了整个早上的吴铭亮依旧在后台忙活着,“稍微收拾一下,还要准备晚上的货。”吴铭亮来杭州已经快20年了,自己开店也快10年了。为了孩子入学,年把店迁到了这里。每天从早上9点开门,到晚上12点关门,吴铭亮几乎全部的生活都在店里。店里主要做中餐和晚餐,基本上第一波客流上午10点就到了。一早起来就要买菜、备菜,有时实在忙不过来,吴铭亮还会用叮咚、美团等平台下单买菜,很方便。女儿现在读二年级。吴铭亮抓抓头皮说:自己学历低,女儿的作业已经看不懂,带孩子的事就交给了妻子,她是大专毕业。“我们做这行太苦太累了,就希望孩子能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,以后不再吃这份苦。”中午1点半,吴铭亮才吃上午饭,“习惯了,到4点左右下午的忙碌就要开始了。”大约半个小时后,谢香香带着女儿回来了,这期间店里还接待了两位散客,都是熟客,“经常来吃,都加了